“战鹰”呼啸 创新“腾飞”——解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展新亮点查包養經驗_中国网

作者:

分類:

歼20列阵长空,运20大鹏展翅,无人机翱翔九霄,特种作战机戍守海天;AG600M投入灭火实战,“新舟”60灭火机超低空满载投水试飞成功,多款先进直升机扶摇直上……

过去一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实现明显提升,航空装备不断取得突破;民机产业开启发展新局,实现高质量均衡生产,交付民机664架,打造15个重要创新平台。

站在新起点上,航空工业集团正全力以赴,加快构建完备有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补齐基础研究和维修保障技术短板,为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持续赋能。

拼创新,彰显航空科技力量

2月21日,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公司停机坪上,“战鹰”整装待发。塔台一声令下,伴随着轰鸣声,“战鹰”腾空而起,圆满完成龙年首飞。

一年来,从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到实施航空工业集团党组“创新决定30条”“科技创新五大行动”等一系列战略举措……航空工业集包養团持续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跨行业、跨机构、全要素协同创新,面向重大任务牵头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

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上,完成飞行展示的歼-20飞机从观众前滑向停机坪(2023年7月26日摄)。新华社发(余红春 摄)

一年来,从长春航空展到天津直博会,从中国应急展到完成应急保障任务……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航空装备备受瞩目,保护祖国神圣领空,绽放世界舞台传递和平;驰骋战训一线,展现航空科技力量。

西部战区应急指挥组搭乘战区空军一架运-20从西南某军用机场起飞,赶赴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灾区,统筹抗震救灾工作(2023年12月19日)。新华社发

在不久前召开的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创新年包養会上,航空工业集团党组发出号召:打赢领先创新“总体战、破击战、持久战”。

“矢志不渝拼创新,是我们骨子里的信念。”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郝照平表示,航空工业集团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继续推进科技强国、航空强国建设,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集团不懈努力奋斗。

勇进取,构建民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新格局

“试飞03,跑道27,风向250,风速11,可以着陆!”

不久前,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东山机场,随着塔台给出允许着陆的指令,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平稳着陆,AG600最后一个低温试飞科目顺利结束,这也标志着为期10天的AG600低温专项试飞试验圆满完成。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在广东珠海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进行飞行投水演示(2022年1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这期间,低温天气对“鲲龙”团队发起了多次挑战。不论是试验期间零下40摄氏度的平均气温,还是留给团队并不充裕的试验时间,团队都一一化解,最终顺利完成试验任务。

“鲲能化羽垂天,抟风九万;龙可振鳞横海,击水三千。”

在湖南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23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上,参观者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展位参观“鲲龙”AG600模型(2023年9月22日摄)。包養網心得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从AG600到“新舟”60,再到AC313A、AC352、AC332等一批先进直升机……面对新形势、新部署、新要求,航空工业集团始终聚焦强军首责、聚力民机主责,着力构建军民机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全面开启民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2023年7月,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晋江沿海登陆。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包養網无人机飞赴福建受灾地区执行台风“杜苏芮”应急保障任务。

此次执行任务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可在8至10级风中常态化飞行并执行灾害侦察、应急通信保障等任务,实时回传现场灾情画面,并化身空中基站,打通“三断”极端条件下救灾生命线,为应急救援的指挥调度提供有力的保障。

2023年10月,航空工业集团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组织实施并圆满完成了航空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

此次演练以“打造国家航空应急救援关键力量”为主题,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自主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化发展成效,实战验证了航空应急救援战法研究、科技创新、装备研制、实战应用等科研生产成果。

在江西景德镇吕蒙机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吉祥鸟”AC313A直升机包養首飞成功(2022年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演练现场,“鲲龙”“新舟”“吉祥鸟”“翼龙”“旋戈”等7型8架由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汇聚一堂,组成航空应急救援“国家队”。

航空工业集团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增强项目研制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坚定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全面推动型号研制、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向前迈进。

育良才,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

新春之际,翻看着反映中国航空工业新成就画册的两院院士顾诵芬激动不已,94岁高龄的他说:“要发展得更好,我等着新飞机出来!”

“蓝天酬壮志,为国铸战鹰。这是一代代中国航空工业人的真实写照。”航空工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吴基伟说。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机遇。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工作人员在航空工业天津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组装生产一架AC332型民用直升机(2023年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为汇聚激活人才第一资源,航空工业集团通过任务驱动让人才多起来,压实担子让人才长起来,薪酬激励让人才活起来,加大科技人才职业生涯全周期培养力度,加快建立以院士、集团级技术专家和青年技术骨干为代表的技术人才梯队和以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集团级技能专家和青年技能骨干为代表的技能人才梯队。

近年来,航空工业集团还先后实施了“英才工程行动”“科技创新青年博士联谊会”“千名博士引进工程”“育鹰计划”等一批重点人才举措,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培养高端人才。

新时代航空工业人才发展体系的不断推进,为建设航空强国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023年7月,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公布,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副所长邓景辉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证书;1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航空工业成都所总设计师王海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2月,航空工业1名个人、1个团队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中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郝照平表示,航空工业集团将自觉担当航空领域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国家队,牢牢把握历史机遇,真正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一支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用实际行动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团结起来,走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字记者:胡喆

海报设计:谢悦

编辑:王敏、沈文、林革、戚文娟、刘莲芬、张曼怡、徐金泉、王浩程、姜子炜

统筹:黄小希、何雨欣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